断断续续用了半年的时间读完了许知远的这本《中国纪事》。一如既往的笔触。从开始读《那些忧伤的年青人》开始,我对这个被一些人称呼为知识青年的人的文字所吸引!在他的文字里你能读懂更多,你能看清更多,最重要的是你在某些时候发现了反思的意义。在他的书中读到了不一样的北大,那是一种别样的风情。比起那时候大人们口中描述的北大要可爱百倍。在他的文字里看到的是时代前进后留下的那些痕迹甚至是一些被人遗忘的伤痕。他在一遍一遍的告诫我们的过去和现在,也在担忧着看似美好的未来。他的文字里总是充斥着批判的味道,很多人认为那是一种不加思考的愤青的表现。但是在这个和平年代的和谐社会里培育出来的那些人群中有多少人知道什么叫反对的?或许更多的反对只是无声的沉默!鲁迅先生在《<呐喊>自序》里说道的那样:“凡有一人的主张,得了赞和,是促其前进的,得了反对,是促其奋斗的。”这些发出声音的人,可称为公共知识分子。我们都说这个时代是个信息爆炸的时代,过去是信息贫瘠,现在互联网的普及让世界没有距离。科技在飞速的让人无法想像的高速发展。我们真的如同波谱大师Andy Warhol所说的“每个人都能成名15分钟!”但是信息的扩张让我们突然开始迷失,太多的选择让人们失去了目标。而有一部分人的声音是灯塔,指明你前进的方向。这种声音能够提醒乃至唤醒诸多已被这个社会磨得日益混沌的灵魂。 下面是一篇来自豆瓣豆友对此书的总结,或许你能从那些字眼中看到过去的自己——
1. 关于昨天的集体失忆。
这是一代没有怀念的年轻人,在他们的大学里“历史”成了最冷的专业。对于昨天的极度自卑和对于明天的过分自信,使在这个国家生长的人们成了一个个矛盾统一的个体。他们的眼睛紧盯着他们完全看不明白的金融汇率市场,比对着索罗斯和巴菲特的各种预言,做着石油井喷股市翻倍的春梦,幻想着金灿灿的未来。
新的致富故事反复冲击着人们的神经末梢,好像别人的成功可以通过媒体直接嫁接到自己身上。每个人都漂浮在空中生活,仿佛一夜之间就可以穿上Versace,开上兰博基尼,住在loft里。虽然信用卡里空空如也,但这似乎不是问题,反正有大把的明天去创造奇迹。再没有人脚踏实地的生活,并且都拥有了最功利的梦想。
当这个国家从一堆黄土中摇身一变,成了世界公认的淘金圣地,我们虽然还是没能拥有作为“人民”的权利,但是却看似对未来有了更大的把握。于是,在今天的人们所写的书中你看不到这片土地上曾经发生过什么,没有人关心,只心甘情愿的活在一个套子里。
2. 这个国家的人民习惯对事情有着过高的期待,所以多数的人们感到不堪重负,因为他们应付不来那么多的要求与渴望。刚刚毕业的大学生就被亲朋追问工资待遇,最亲近的人给你最大的压力,你不是一个人,而是他们的期待。
必须成功,因为你没有不成功的理由和借口。非此即彼的世界里,不存在诗意,相反还能让人失意。这套得与失的价值体系,是你的所有师长通过一次次的苦口婆心、语重心长为你构架起来的。在他们的话语中,你听不见内心与快乐。
就这样,期待成为了一种诅咒。它让你变得不像你自己。你为了别人的承认和赞誉而疲于奔命,你为此丢失了更高质量的生命。你的身上处处带着这个国家的烙印,好大喜功成了你的天性,而一个国家的内心与快乐应该是它的人民,它为了别人的夸耀把他们都丢掉了。
3. 依照我的个人经验,中国是没有大学的。所谓的那些高等学府其实都是些流水线一般的加工厂,他们负责生产出“合格”的社会工作人员,剔除掉那些不适应社会的“恶习”。这与我理解的大学背道而驰。
大学应有的面貌与职责是成为一个实验场。一个人人都参与创造与合作,以实现自身价值的先锋阵营。
在那里你学不到爱和尊重,你只能知道怎样才能更快的契合社会。你是一颗苦苦找寻出路的精子,没有人会对你的命运负责。没有任何一所大学会告诉你人人平等,尽管这是天赋人权,但这不适用于中国社会。这里僧多粥少,平等代表你没有门路。中国教育从不告诉你按规矩办事是理所应当的,反倒是无视规矩逾越管制显得十分有面子。
4. 我搞不懂我们的文学究竟是怎么了。作家中的中坚力量似乎对提高作品质量和探索新文学不感兴趣,对充当某某大学教授和出国考察倒是兴趣浓厚。即便有余下的时间也要浪费在嫉妒韩寒身上。你总能从他们的嘴里听到这样的抱怨,年轻的一代人中没有作品。言下之意就是,他们已经有了可以拿出手的作品。这是否意味着他们可以从此封笔不写,坐领福利待遇,享受专车接送。
在中国,我找不到一家杂志社可以出版先锋类文学作品。纯文学慢慢的没了出路,而在青年人的书中,几乎找不到他们对生活的理解,愤怒和慌张占据了一切。
如果你二十啷当岁,那么你大概看过《奋斗》,读过《梦里花落知多少》,你是否感触良多呢?我没有半点取笑你的意思,这是这个时代的病态,这是一个缺乏文学理想,而消费品以次充好的时代。
青少年们偏好去这些糖水一样的东西里领悟人生。轻轻松松的笑笑、哭哭,既娱乐了自己,又好像提升了人生境界,何乐不为。细品之下,那些玩意儿根本没有参照的价值,看完了你能说些什么?朋友很重要,爱情真美好,社会太操蛋。这些正确的废话并不能叫我们更加热爱生活,反而会对浮夸抱有更强烈的憧憬。
一个偷懒的人会变穷,而一个已经很穷的人还在偷懒就变得可怕。对于思想的贫瘠,似乎我所见的青少年并不当回事,怡然自得得很。
5. 一个信任缺失的国家,倡议和宣誓只是走走形式,奶粉包装上的“合格”字样只是一个没所谓的标识。所以,当“人民的公仆”们稍稍的体恤民情,做了一些他们应该做的事情,人们就会感恩戴德,就好像皇恩浩荡般的荣幸。
下面是《中国纪事》的部分摘录:
有时候,我会觉得我的国家就像是一个突然被推入现代世界的迟到者,她步伐慌乱,她把中山装换成了西装,用Michael Wang 取代了王有才,早餐上吃的是橙汁、火腿而不是豆浆、油条,从胡同、弄堂搬进了“东方曼哈顿”... 她总是想模仿别人,却从不相信自己的生活。
... ... ...
对于西方世界而言,调查性新闻或许是一个必须不断捍卫的、衰落的旧传统,但在中国,它却是不折不扣的“新边疆”。我们已经看到了财富的增长也同样带来了社会痛苦的增长,不公现象弥漫于中国社会;旧价值观的失效,使今天的社会倍感迷惘,非理性的行为日益增加⋯⋯... ... 所有的一切,都有待于新闻媒体在其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它在一个混乱的年代,可以充当某种坐标系。新闻媒体必须于政府、公司和其他社会会机构达成某种力量上的平衡,它甚至要在一个法律缺席的年代充当暂时的立法者。
本文由 Jackchen Design 1984 作者:jackchen 发表,转载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