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ne’s Fame:How Jane Austen Conquered the World》,Claire Harman
著,Canongate Books 2009年4月版,32.68美元。
1817 年英国女作家简·奥斯汀(Jane Austen)去世时,仅留下六部完整的小说,其中两部还没来得及出版,拥有一小批忠实读者。近两百年后,“简·奥斯汀”已经成为一个全球品牌和产业。没看过她的小说的,也会知道其中大概的情节,因为近15年来出现了一波又一波根据她的小说改编的电影电视节目,全球观众似乎都没有厌倦的趋势。
从一位小有名声的作家,到与莎士比亚相提并论,简·奥斯汀的成名,是一个十分有趣的文化现象。传记作家克莱尔·哈曼(Claire Harman)的新书《简的成名:简·奥斯汀是如何征服世界的》(Jane‘s Fame:How Jane Austen Conquered the World,下称《简》)试图解释这一现象,既是传记,也是文化历史观察。
哈曼在解释这个书名时说,简·奥斯汀是极少数的几个被忠实读者以名相称的作家,“简迷”(Janeite)这个称呼在一百年前就已经出现,他们常常把简·奥斯汀幻化为她作品中人物,可以当作知己和朋友。哈曼认为,这正是最早出现奥斯汀热潮的原因。
简· 奥斯汀的家庭环境,给予了她良好的文学熏陶。她的机敏言辞,从少女时代起就在家庭成员间的鼓励和竞争下得到不断的磨练。她20岁时就已经完成了《理智与感情》、《傲慢与偏见》的初稿,并誊写成册,在家庭成员之间传递借阅。写作显然不只是自娱自乐,她知道自己的作品好过许多当时的流行小说,渴望自己的小说也能印成铅字。
早在1797年,简·奥斯汀的父亲就曾主动联系出版商推荐女儿的小说。1803年终于售出《苏珊》(后来的《诺桑觉寺》)手稿,却久久未见出版。在她当时的信件中,曾流露出对此的焦虑和气恼。直到1810年,《理智与感情》被另一家出版商看中出版,在有限的读者圈内受到欢迎,1812年《傲慢与偏见》出版。她同时完成了《曼斯菲尔德庄园》,并开始写《艾玛》。简·奥斯汀的写作,在这段时间进入旺盛期,因此她1817年的早逝,显得格外可惜。
在她去世之后的几十年内,小说初版全部售罄,再版的数量也不多,她的读者群依然属于小众。简·奥斯汀成名的转折点,是1870年她的第一部传记的出版。作者詹姆斯·爱德华·奥斯汀-李(James Edward Austen-Leigh)是她的侄子,写这部书的目的,是给家族内这位“小有才华”的姑姑“盖棺定论”。詹姆斯依据自己的想像,把简·奥斯汀描写成一个温良恭让、以写作怡情、从未有成为“作家” 野心的传统中产女性。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这部传记塑造了一个与简·奥斯汀本人大相径庭的形象,却引发了第一次奥斯汀热潮。哈曼认为,简·奥斯汀小说的观察细致、文字诙谐,喜欢她作品的读者往往会把书中的女主角与小说作者本人联系起来。詹姆斯的这部传记,正好为读者对“奥斯汀小姐” 的想像提供了证据。正因为她在此之前的名气不大,喜爱阅读简·奥斯汀,成了当时是否有品位的标志。从20世纪初开始,简·奥斯汀小说中的世界,已经成了温馨美好的英格兰田园生活的象征,她本人则被“简迷”们称为“圣简”(divine Jane)。“简迷”们开始收藏她的手稿、信件和初版书、重修故居;来自美国的游客纷纷要求“追寻简的足迹”,简·奥斯汀被称为英格兰的文化遗产。
1923年,简·奥斯汀小说被查普曼(Robert Chapman)校勘之后再版,终于让她的小说上升到“严肃文学”的殿堂,从此对她小说的研究也越来越多。不同的学者,通过不同的政治理念和视角,可以把她的作品诠释成完全不同、甚至相反的东西:文化保守主义、女权主义、反女权主义、讽刺中产阶级的虚伪、同性恋、甚至说最喜爱她作品的人就是她最仇视的人,不一而足。
新一轮的全球性“奥斯汀狂热”是从1995年开始,触发点是当年BBC拍摄的6集电视连续剧《傲慢与偏见》,其高水平的编剧、精准的角色选择以及详尽的历史细节,一下子在英国造成轰动,引发一系列的改编。一两年内,相继出现了李安导演的电影《理智与感情》、两个版本的《艾玛》、电影《劝导》等等。在过去15年内,简·奥斯汀的小说一部接一部地被重拍,她本人的经历也几次被改编成电影电视。
与以往的简·奥斯汀热潮不同,这一轮“奥斯汀狂热”完全以影像主导,原著文字退居其次。被认为是改编中的登峰造极之作的1995年版《傲慢与偏见》,其中最让人津津乐道的,是男主角达西先生从湖中游泳上岸后的“贴身湿衫”镜头,然而这其实是编剧戴维斯(Andrew Davies)的添枝加叶,简·奥斯汀不可能写出这种挑逗性的场面。
为什么简·奥斯汀的作品在两百年后还能掀起这样的全球性狂热?哈曼在《简》书中提出了几个观点。首先,她的小说都经过相当长时间的修改,为保证小说出版后不显得过时,刻意去掉了许多时代特色。在这样的反复锤炼之后,虽然小说的题材很狭窄,缺乏时代变迁的痕迹,但是其中的故事和人物却越来越凝练,在两百年后依然有极大的普适性。同时,题材的狭窄,也让她的小说可以被灵活地诠释,比如她小说中的男女主角之间绝无亲密越轨行为。因此过去被看作是给女孩子们的“安全”读物,现在却被诠释成女性如何既可以在性方面不作让步,又能赢得男性的青睐。
最后,哈曼指出,简·奥斯汀小说的故事框架设置,创造出一套爱情小说的模式。她对读者阅读需求的了解,加上细致的人物刻画,是其作品成功的最大原因,也因此成为后代作者们模拟的蓝本。难怪简·奥斯汀会被称为是爱情小说之母。
本文由 Jackchen Design 1984 作者:jackchen 发表,转载请注明来源!